专注于撰写历史真相,通过事实考证及收集的历史文献与影像,与您一起探寻历史岁月,感受历史事件的沉淀与魅力。
—— 《 吾思忆 • WuSiYi 》

今天是鬼节,讲一些颠覆三观的历史

Today Is Ghost Festival Let's Talk About Some History That Subverts The Three Views

2023-03-05 04:16

1

农历七月十五日,是中国的“鬼节”,又称“中元节”。

“鬼节”,其实又叫做“盂兰盆节”,是超度天下亡魂的节日。

这个节日,跟佛教,密切相关。

那么,问题来了:为什么叫“盂兰盆节”呢?

“盂兰盆”这三个字,又是什么意思呢?

今天是鬼节,讲一些颠覆三观的历史

农历七月十五日是盂兰盆节,各地超度亡灵

我以前跟大家说过,汉语里面凡是莫名其妙的词汇,多数是外来语的音译。

是的,“盂兰盆”,也是音译,梵语音译。

“盂兰盆”,就是梵语单词(拉丁化)“Ullambana”的音译,完整的读音是“盂兰盆纳”,汉语把后面的那个“纳”省略了,叫成“盂兰盆”。

那么,这个梵语单词“Ullambana”(盂兰盆纳),是什么意思呢?

它的意思是:

拯救受苦的亡灵

这就是“盂兰盆节”名称的来历。

也是中国人在“鬼节”超度亡灵习俗的来历。

今天是鬼节,讲一些颠覆三观的历史

僧人在“盂兰盆节”超度亡灵

2

今天我再告诉你一件冲击你三观的历史往事。

这件往事就是:

佛陀吃肉

是的。

佛陀吃肉。

浩如烟海的佛经,在多处都有记载,记录了以下三件往事:

往事之一:佛陀吃肉。

往事之二:佛陀叫弟子吃肉。

往事之三:有人建议佛陀禁止弟子吃肉,遭到佛陀拒绝。

首先说第一件往事:佛陀吃肉。

佛经里关于佛陀吃肉的记录有多处,我举其中一个例子:

其中佛经《增支部》5.44记载:

在家人郁伽,供养几样食物给佛陀,其中包括了一种以软糖果实煮的猪肉,佛陀接受了他的供养

也就是说,佛陀吃了肉。

再说第二件往事:佛陀叫弟子吃肉。

佛经《五分律》第二十二卷,记载了这么一件往事:

古印度有一个将军,名叫“师子”,他邀请佛陀和他的弟子们到家中来做客,此前,师子叫人到菜市场去,买了好多已经杀好了的肉回来,煮熟了,把这些煮好的肉食拿了出来,摆在佛陀和弟子的面前,请他们吃,佛陀的弟子不敢吃,为何不敢吃呢?因为佛陀教过,不能杀生,但是在这个时候,佛陀叫弟子们:吃吧,放心吃。于是,弟子们就吃了这些肉。

吃完之后,告别主人,离开,佛陀找了个地方坐下来,对弟子们说,有三种肉是不能吃的:

第一种:我亲眼看见别人为我而杀的动物。

第二种:我听到说是专门为我而杀的动物。

第三种:虽然没有看见、没有听到,但我怀疑是专门为了我而杀的动物。

这三种肉不能吃。

除此之外的死肉,则都属于“三净肉”。三净肉是可以吃的。

佛陀的意思是说,这个叫师子的将军,他去菜市场买肉的时候,肉早就杀好了,这些肉,并不是为了佛陀和弟子们而杀的,“业”不算在佛陀和弟子身上,所以,这种肉,属于“三净肉”,可以吃。

再说第三件往事:有人建议佛陀禁止弟子吃肉,遭到佛陀拒绝。

佛经《律藏》第五部7,记载了这么一件往事:

有个名叫“提婆达多”的杠精,当着众弟子的面,对佛陀说,我不同意你“准许弟子吃三净肉”的做法,我认为既然修行,就要苦修,根本不能吃肉,建议你发出号令:禁止弟子吃肉!

佛陀对提婆达多进行了驳斥。佛陀说:三净肉,是可以吃的,我不会禁止我的弟子吃三净肉,我们是僧人,我们是依靠施主供养的,我们不可以对施主施舍的食物进行挑剔,说我偏爱素食,那样既不道德,也不现实,所以,三净肉可以吃。

今天是鬼节,讲一些颠覆三观的历史

电影里佛陀和提婆达多辩论吃肉问题,提婆达多提倡禁止吃肉,佛陀反对

可见我们历史上真实的佛陀,不但自己吃肉,而且还叫弟子吃肉,而且,当有杠精叫他禁止弟子吃肉的时候,佛陀还拒绝了。

记载这些事迹的佛经还有很多,今天列举的《增支部》、《五分律》、《律藏》,只是其中的几本,要列举的话,还有许多。

由此可见,原始的佛教,其实并不禁止信徒吃肉,原始的佛教其实是禁止弟子杀生,并且禁止弟子主动杀动物、或者叫人杀动物、或者默许他人杀动物、而吃它的肉,而依据原始的佛教,对于那些早已被杀的动物的肉,信徒是可以吃的。

而且,作为佛教的创始人,佛陀,他自己也偶尔吃肉。

那么,既然原始的佛教,并不严禁弟子吃肉,为什么佛教到了中国,变成了严禁吃肉呢?

答案是:梁武帝。

是的,禁止中国佛教徒吃肉的,并不是佛陀,而是梁武帝。

今天是鬼节,讲一些颠覆三观的历史

梁武帝,名萧衍,下令禁止中华僧众吃肉

原来,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,有个皇帝,名叫梁武帝。梁武帝是个佛教大粉丝,他说,佛祖说不杀生,这固然是宇宙真理,但是我梁武帝认为,不杀生,还不够彻底,应该禁止吃肉,那才叫真正的彻底。

所以,梁武帝写了一篇《断酒肉文》,禁止中华大地的和尚吃肉。

梁武帝的法令发出台之后,中华大地的和尚纷纷反对,他们争辩说:

律中无断肉及忏悔食肉之法

意思是说,从天竺(古印度)传过来的佛教律法,并没有禁止我们和尚吃肉啊!和尚不服,中华大地的庙宇,怨声载道。

但是,梁武帝毕竟是皇帝,法令下来了,大家也只能遵守。

于是,从那个时候开始,中国的和尚就不吃肉了。这个习惯,一直延续到现在。

不过,到了今天,某些藏传佛教的仁波切,又变成了赞成汉传佛教的做法,认为梁武帝做得对,他们说“哪怕吃三净肉,也确实会阻碍信徒的慈悲心的培育”,所以,某些藏传佛教的仁波切,又认为梁武帝是对的。

行文至此,我认为以下的两个事实,基本已经清楚:

事实一:作为原始佛教的创立人,佛陀不但自己偶尔吃肉,而且也并不禁止弟子吃肉,但是,他禁止弟子杀生,以及禁止主动杀动物吃它的肉。

事实二:以梁武帝为代表的后世佛教徒,对原始佛教进行了发展,他们认为佛陀的教法并不彻底,他们认为:“三净肉”阻碍修行,并认为:佛教徒应该彻底断绝肉食。

这,就是佛教历史上“吃肉”问题的真相。

3

我们都知道猪八戒。

但是,什么叫“八戒”?

“八戒”,其实是一个佛教术语,它是佛教给“在家信众”规定的八条戒律。

什么叫“在家信众”呢?就是还没出家的信佛的人,也就是平时居家的一般信众,考虑到在家信徒遵循严格的佛教戒律有困难,所以对“在家信众”开出了比较宽松的八条戒律,也可以理解为“信佛八条底线”,这八条就是:

第一条:不杀生。

第二条:不偷盗。

第三条:不淫欲。

第四条:不妄语。

第五条:不饮酒。

第六条:不坐高大广华丽之床(指沙发、长椅)。

第七条:不着华鬘(花鬘)、不用香油涂身、不观听歌舞。

第八条:过时不食。(指过午不食)

一共八条。

叫“八戒”。

今天是鬼节,讲一些颠覆三观的历史

唐僧认为天蓬元帅慧根较浅,起名“八戒”以示训诫

4

“南无阿弥陀佛”的意思,不是“南方没有阿弥陀佛”。

所谓“南无”,其实是一个梵语词汇,读namo,它是“皈依”、“礼敬”的意思。

也就是说,“南无阿弥陀佛”的意思是:“我皈依阿弥陀佛”、 “我礼敬阿弥陀佛”。

是这个意思。

今天是鬼节,讲一些颠覆三观的历史

5

我们经常在电视电影里,看到一句佛教咒语,是这样念的:

唵嘛呢叭咪吽

这六个字,是什么意思呢?

“唵嘛呢叭咪吽”,其实,就是梵语佛教咒语Om Mani Padme Hum的音译。

唵嘛呢叭咪吽 = Om Mani Padme Hum

那么,这句梵文咒语,又是什么意思呢?

答案告诉你,你可能会喷饭。

“唵嘛呢叭咪吽”(Om Mani Padme Hum)这句梵语的意思是:

“如意宝呀!白莲花啊!”

读到这里,你是不是有一种很想笑的感觉?

想笑,就笑。

人活着,开心最重要。

今天是鬼节,讲一些颠覆三观的历史

语言不同,要彻底理解对方的文化意境,是有难度的

白莲花大家都懂。那么什么叫“如意宝”呢?如意宝,就是佛教神话里,一种可以帮助信徒除病、去苦的宝珠。

“如意宝呀!白莲花啊!”(唵嘛呢叭咪吽)这句咒语,意思是说:作为佛教徒,随时随地,要提醒自己,心,要像白莲花一般洁净,要做到时时心中都有如意宝,做到时时刻刻通过念诵这句“真言”,来涤荡自己的灵魂。

大概是这个意思。

其实,梵语“如意宝呀!白莲花啊!”(唵嘛呢叭咪吽)的最深刻、最纯正的意思,只有纯正的古印度佛教徒,才会懂。

因为,这是他们的话语。

你叫古印度人向中国人解释“如意宝呀!白莲花啊!”,就相当于叫中国人向印度人解释“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”一样,要费许多口舌,你也只能解释个大概,而其中独特的文化韵味,只有自己人才能体会。

唵嘛呢叭咪吽,也是同理。

6

“袈裟”这个词,指的是和尚的僧衣。

“袈裟”这个词,看起来,听起来,是不是都觉得很奇怪?

“袈裟”,不像是一个汉语的词汇。

有木有?

结果一琢磨,果然,又是梵语外来词。

“袈裟”,就是梵语单词:काषाय,拉丁化拼作:kāṣāya,完整的读音,是“加沙牙”。

汉人把尾音“牙”省略掉,留下“加沙”,写作“袈裟”。

今天是鬼节,讲一些颠覆三观的历史

汉地僧衣(袈裟)变味严重,已不像古印度僧众的衣着

所以说呢,“袈裟”,其实就是一个梵语外来词。

顺便告诉各位,“袈裟”,其实就是古印度僧众的服装。

换句话说,中国和尚穿的“袈裟”,其实就是模仿古印度僧众的穿着。

只不过,长年累月,模仿得越来越不像了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汉族僧人的“袈裟”,变得越来越有“汉”味、越来越不像古印度的服装了。

相比较而言,我们今天看到的泰国僧人的黄色大僧袍,更像是古印度的kāṣāya,更接近原汁原味的古印度“袈裟”。

今天是鬼节,讲一些颠覆三观的历史

泰国和尚的僧衣(袈裟)更接近古印度僧众的原始衣着

7

汉语里有一个词叫做“夜叉”。

什么叫夜叉呢?

答案是:又是梵语音译。

夜叉,是梵语 Yakṣa 的音译,是古印度神话里面,一种吃鬼的神。

所以中文小说里,经常用“母夜叉”来形容一些性格凶悍的女人,就是这个渊源。

今天是鬼节,讲一些颠覆三观的历史

夜叉在古印度神话里,是一种吃鬼的神

8

佛教和古梵语,对中文的影响很大。

我再举一个例子:“大雄宝殿”。

中国各地的寺庙正堂,为什么都叫“大雄宝殿”呢?

大雄,是佛陀在世的时候,所获得的十大光荣称号之一。

佛陀在世上有十大光荣称号,其中“世尊”就是一个,“如来”也是一个,同理,“大雄”也是一个。

大雄宝殿,就是“佛祖的宝殿”的意思。

就这么简单。

今天是鬼节,讲一些颠覆三观的历史

大雄宝殿的“大雄”,其实只是佛陀的十大称号之一,其实就是佛祖的意思

那么,汉语里面的“菩萨”一词,又是什么意思呢?

答案:仍然是梵语音译。

菩萨,梵语 bodhisattva, 佛教词汇,意思是“觉悟的众生”。

Bodhisattva这个梵语词汇最初传入古代中国的时候,一开始,是严格依照它的读音,译作“菩提萨埵”的,但是,后来中国人越来越懒了,喊着喊着,觉得麻烦,于是把“菩提萨埵”四个字,取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,简称为“菩萨”。

于是,汉语里面,就有了“菩萨”这个词。

在我们中文里面,还有许许多多的梵语音译外来词,例如什么“刹那”、“魔”、“哪吒”、“弥勒”、“文殊”等等一系列,都是梵语的直接音译。

佛教对古代中国文化的形成,有着巨大的影响。

怎么样,亲爱的读者,今天有没有收获?

尤其“佛陀吃肉”那一节,是不是很颠覆三观?